新闻中心
“勤反思,找不足,永不放弃”

 

本报南昌讯(记者  平安   实习记者  林浩)2014年3月24日,今年刚满三十一岁的陈达接到了公司领导临危受命的电话,第二天就拖着行李前往南昌中骏项目赴任,陈达因此成为了万中公司最年轻的项目经理。

时值春夏,恰逢南昌多雨时节,路面、基坑到处都是积水,场地上泥泞不堪,此时南昌中骏才刚开始做别墅,严峻的气候条件成为中骏团队继续前进的瓶颈。团队秉承万中不畏艰难,迎刃而上的精神,连续四个月披着雨衣在现场指挥协调,其他劳务队伍冲不上来,相继散去,万中队伍扛过来了,做了百分之九十的工程量,保证了进度节点。但遗憾的是,因质量达不到三局、甲方的要求,中骏项目频频受到三局、甲方的批评。

陈达经理说,对于项目前期出现的质量问题,他要负主要责任。前期为了抓三局、甲方的时间节点,中骏团队风里来,雨里去,晚上加班加点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,虽然吃了很多苦头,最后却因为放松了对质量方面的要求,导致大家付出了努力,但没有获得预想中的结果。

南昌中骏前期工程因为质量问题经常受到多方批评,身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李金龙觉得自己有些对不住陈达经理,因为偏爱技术,在生产方面没为陈经理分多少忧。项目前期工作一直在逆境和批评声中进行,外界对项目的评价不高,也很少得到三局、甲方及公司的认可,自己应担负很大部分的责任。前段时间,公司组织的评比中,南昌中骏主体两次倒数第一。看到评比结果,心里很难受、内疚。项目上下憋足了一股劲儿,决心尽最大努力搞好下段工作,为公司争光。

陈达及中骏团队认识到问题所在,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项目管理向科学、高效方向发展。首先,加强管理团队建设,继续强化栋号责任制,对各栋号长严格要求,每道工序必须责任到人,规范架体搭设、木工模板、垂直平整度等过程控制。其次,班组实行优胜劣汰。坚决不要甩手班组,不接受爱扯皮、不服从管理的班组。再次,管理人员适者生存,每个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必须独挡一面。对于不能胜任岗位的管理人员,项目坚决不接纳,或者申请调走。最后,加强年轻人队伍的培养,促进他们由“专业型人才”向“综合型人才”转换。

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,南昌中骏项目质量、进度、安全文明施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在管理方面,工人对栋号长负责,栋号长对项目经理负责,层层管理,力求简单高效。在班组方面,混凝土班组配合意识强,服从管理,不扯皮,不需要操心,专业较好,质量比以前明显提高。

每个人需要经历挫折才会成长,每个做工程的需要经历磨难才会造就精品。陈达经理说:“南昌中骏项目注定命运多舛,但是中骏团队不会在意过去的成败荣誉,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,在下一阶段,我们必须想办法、找对策,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,把工作重心放在质量提升上,从源头上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,创造出优秀的作品,力争在下一次例行检查和三局、甲方检查中,能够得到三局、甲方以及公司领导的表扬,为项目、为公司赢得荣誉,不辜负公司领导及全体同仁对中骏项目的厚望!同时,积极总结在南昌中骏项目的经验教训,为下一个工地打好基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