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建筑劳务之建筑工的含义

      辞海解释“民”时指出,古代泛指被统治的庶人。虽然孟子认为,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但数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,民最轻。辞海中还说:古时的“民”,本意指农民。由此可知,民工就是离乡做工的农民。现代意义上民工一词的历史,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战争年代。那时,大量农民被组织起来,从事修公路、拆铁道、抬担架、送军粮等工作。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,“民工”一词曾被宣传的家喻户晓。新中国成立后,农民重新被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,民工一词也随之销声匿迹。直到1984年,国家允许农民自己解决口粮,离开乡土打工,农民才纷纷涌入城市,谋生赚钱。从此以后,城市人就再也离不开民工了。

  起初,民工进城是同一家族或同一村庄的乡党结伴而行,进城后偎依在城墙下、工棚里、车站旁,寻人待顾。活路是掏厕所、扫马路、做保姆、拉板车、擦皮鞋、收破烂、装卸货物,凡是最脏、最苦、最累、最下贱的力气活,他们都能够接受。后来他们集体参与了建筑、公路、矿山等大生产劳动,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崭新的城市,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了改革的历史,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。